经典漆唐玲玲
人类最早婚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谁发明了婚礼?
婚礼的起源及礼俗
婚姻的语源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由於古人娶妻,婚礼的亲迎是在黄昏时进行,这时太阳将要下山,月亮就要出来,含有「阳往阴来」的意思,因而得名,后来才加上「女」字偏旁写作「婚礼」。
婚姻二字本作「昏姻」或「昏因」,有三种意义:
一是指嫁娶之仪式:汉代郑玄说:『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唐代孔颖达疏谓『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其事是
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在过去婚礼以昏为期,男方必须於黄昏时前往女方家迎娶,女方嫁入男方家,透过嫁娶而形成家庭,历代重视形式婚,除去仪式则非婚姻,因此所谓的婚姻所指的就是嫁娶之仪式。
一是指夫妻双方之称谓:『婿曰昏,妻曰姻』《礼记.经解注》,孔颖达疏谓『…尔雅据男女父母,此据男女之身,婿则昏时而迎,妇则因而随之,故云婿曰昏,妻曰姻』,男女双方於昏时进行嫁娶,所以称婿为昏,妻为姻,所指为婚姻用语,是基於婚礼一义而产生的。
一是指姻亲之关系:由姻亲关系又可分亲家及两家亲属『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 几千年来,男方於昏时迎娶女方,妇因男而来,并随而订定夫妻与戚属的关系,因此婚姻也可用来表明夫妻一方与他方亲属的关系。
结婚仪式的起源:相传 最早的婚姻礼仪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才开始有婚姻关系。流传於河南省周口地区淮阳县的一个洪水神话:传说在远古时期洪水泛滥,把世界上几乎所有人、动物都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太白金星叫他们结婚,生育后代,但他们认为两人是兄妹,便不肯答应。但是如果不这样人类就会灭绝。他们提出,如果能将割成许多段的竹子再接起来,就可以结婚。后来果真把竹子接上了,而且下许多竹节。两人还是不愿答应,又提出,从两座山上往下滚两盘石磨,如果石磨能滚合到一起,就可以结婚。但是当石磨又合在一起后,他们仍然不肯答应。女娲又出了一个主意,如果伏羲能够追上自己,就可以成婚。结果,伏羲始终追不上女娲,一只乌龟教伏羲从山的另一面沿著相反的方向追赶。女娲没有防备,果然一下子被伏羲抱在怀里;两人只好成婚。由於伏羲、女娲的成婚,才传下了后世的人烟。
唐代杜佑说:「人皇氏始有夫妇之道,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五帝驭时,娶妻必告父母;夏时亲迎於庭; 殷时亲迎於堂;周制,限男女三年,定婚时,六礼之仪始备。」 在伏羲氏时代,人们以渔猎为主,以兽皮为贵,所以在结婚时,男方向女方送两张鹿皮,也就是所谓的「俪皮之礼」,我国古代嫁娶的俪皮为礼,是婚姻礼俗的开端,大戴礼感志篇:「凡 生於男女无别,夫妇无义。婚礼享聘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妇之义也。」通鉴外纪:「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春秋公羊庄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何休注,引纳徵礼而申之曰:「俪皮,鹿皮,所以重古也。」以俪皮作婚姻的结合,是表明俪皮通婚,早以成俗,由圣人采取而制定礼法;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多了「必告父母」之礼;到了夏商,则又多了「亲迎於庭」、「亲迎於堂」的礼;至周代的时候,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称之为六礼。
上一篇:怎么理解婚姻中的男女关系?
下一篇:二婚结婚需要离婚证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