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法定结婚年龄,真的能提高生育率吗?

尹 德利

尹 德利

2月6日,任泽平建议法定婚龄降到18岁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高达
1.4亿。

经济学家任泽平2月5日在公众号“泽平宏观”发布育娲人口研究的最新文章《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包括年轻人数量下降,适婚人口男多女少等。

报告还为提高生育率给出了建议,包括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放宽收养和送养条件;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

降低法定结婚年龄,真的能提高生育率吗?

“这一建议理论上扩大了适龄婚育人群的范围,使潜在的生育人群范围更大,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生育率。”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2月6日对时代财经分析,在当前人口负增长的形势下,把婚姻年龄下调有利于鼓励生育。

“对不想早结婚的人没有影响,对想早些结婚的人是福音。”上述《报告》的作者之
一、人口与未来网主编何亚福对时代财经指出。他强调,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是对法律体系逻辑统一的尊重。

针对这个问题,时代财经也采访了近日风靡互联网的ChatGPT。“从理论上说,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可能会导致年轻夫妇生育的愿望增加,从而提高生育率。然而,这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因此,降低法定结婚年龄不一定会直接导致生育率的提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ChatGPT如此回答。

就网友们讨论较为集中的“18岁还在校园,不怕影响学业吗”。王鹏认为,目前社会对人们婚育选择更加包容,上了大学也可以结婚生子,通过休学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同时还要进一步夯实国民教育、基础教育,妇女即使结婚生孩,如果有意愿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无论高中、职高还是高等教育都应该尊重其受教育的权利。

把法定结婚年龄降低至18岁合适吗?

任泽平等在前述报告建议把法定结婚年龄降到18岁,给出的理由包括:当今世界主流的法定婚龄是男女均为18岁;法定婚龄降到18周岁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也有利于社会和谐。

法定婚龄具体是指可以结婚的最小年纪,事实上,当前社会人们结婚越来越晚。

据原国家卫计委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女性的初婚平均年龄从2006年的2
3.6岁上升到2016年的2
6.3岁,10年间上升了
2.7岁。据安徽民政局,2021年安徽省初婚平均年龄上升至男3
1.89岁,女30.73岁。

同时,结婚登记数也在持续下降。据国家民政局数据,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
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
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曾对时代财经指出,目前正在经历的结婚率下降与初婚年龄加速推迟有很大关系。陈卫解释,目前生育政策不断调整,这代表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社会竞争激烈、工作与经济压力大。

何亚福对时代财经强调,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是对法律体系逻辑统一的尊重。

何亚福称,《民法典》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代表结婚也是一种民事行为,如果不允许结婚,意味着还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就有人认为18岁结婚太早了,何亚福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有些人到18岁已经成熟了,但有些人即使到28岁也没有成熟。对于部分人来说,他(她)们已经成年了,想早些结婚,应该尊重其权利。

“降低结婚年龄,有助于一些打算及早结婚、生育的人群科学准备。”公共关系专家、专栏作家黄涛也对时代财经指出,我国西部某些区域、偏远山区、部分农村,青年人较早进入社会,20岁左右准备结婚生子,30岁左右已经生育二胎,整体婚育较早。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也认同在法理上法定结婚年龄所规定的是一种权利,但他也心存担忧:“如果法定结婚年龄降低为18岁,那么男性、女性在有足够心智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有权利选择自己结婚与否,但是此阶段是学业的重要时期,其个人也应进行充分考虑,慎重决定。”

对于网友担心过早结婚影响学业,黄涛提出,如果考虑个人学业发展,可以根据个人、家庭、学校等情况进行探索试验。比如在部分地方探索能否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年限,或者适当休学,结婚生子以后继续上学等符合实际的方式,趋利避害,探索可行性形成最优方案。

鼓励生育政策要因地制宜

事实上,全球不少国家把法定结婚年龄定在18岁。据OECD数据库、育娲人口数据,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把法定婚龄定在18岁,美国多数洲是18岁,日本则男18岁、女16岁。

尽管如此,这些国家的适婚男女未婚比例还是非常高。根据联合国数据库、育娲人口数据,2020年30-34岁男女未婚比例,意大利男7
2.16%、女5
4.65%,德国男6
6.19%、女50.82%。

可见,法定婚龄低的国家或地区结婚率未必高,法定婚龄与结婚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正如王鹏所言,若是法定婚龄降低,客观上是扩大了适婚年龄的范畴,有可能提高结婚率。

就降低法定婚龄可能提高结婚率的乡村地区,天使投资人、北京卫视财经评论员郭涛对时代财经指出,还要在当地加强政策配套,大力遏制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切实提高民众结婚、生育意愿!

珍

经济学家任泽平2月5日在公众号“泽平宏观”发布育娲人口研究的最新文章《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包括年轻人数量下降,适婚人口男多女少等。

报告还为提高生育率给出了建议,包括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放宽收养和送养条件;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

降低法定结婚年龄,真的能提高生育率吗?

“这一建议理论上扩大了适龄婚育人群的范围,使潜在的生育人群范围更大,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生育率。”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2月6日对时代财经分析,在当前人口负增长的形势下,把婚姻年龄下调有利于鼓励生育。

“对不想早结婚的人没有影响,对想早些结婚的人是福音。”上述《报告》的作者之
一、人口与未来网主编何亚福对时代财经指出。他强调,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是对法律体系逻辑统一的尊重。

针对这个问题,时代财经也采访了近日风靡互联网的ChatGPT。“从理论上说,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可能会导致年轻夫妇生育的愿望增加,从而提高生育率。然而,这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例如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因此,降低法定结婚年龄不一定会直接导致生育率的提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ChatGPT如此回答。

就网友们讨论较为集中的“18岁还在校园,不怕影响学业吗”。王鹏认为,目前社会对人们婚育选择更加包容,上了大学也可以结婚生子,通过休学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同时还要进一步夯实国民教育、基础教育,妇女即使结婚生孩,如果有意愿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无论高中、职高还是高等教育都应该尊重其受教育的权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把法定结婚年龄降低至18岁合适吗?

任泽平等在前述报告建议把法定结婚年龄降到18岁,给出的理由包括:当今世界主流的法定婚龄是男女均为18岁;法定婚龄降到18周岁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也有利于社会和谐。

法定婚龄具体是指可以结婚的最小年纪,事实上,当前社会人们结婚越来越晚。

据原国家卫计委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女性的初婚平均年龄从2006年的2
3.6岁上升到2016年的2
6.3岁,10年间上升了
2.7岁。据安徽民政局,2021年安徽省初婚平均年龄上升至男3
1.89岁,女30.73岁。

同时,结婚登记数也在持续下降。据国家民政局数据,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
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
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曾对时代财经指出,目前正在经历的结婚率下降与初婚年龄加速推迟有很大关系。陈卫解释,目前生育政策不断调整,这代表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社会竞争激烈、工作与经济压力大。

何亚福对时代财经强调,法定婚龄降到18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是对法律体系逻辑统一的尊重。

何亚福称,《民法典》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代表结婚也是一种民事行为,如果不允许结婚,意味着还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就有人认为18岁结婚太早了,何亚福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有些人到18岁已经成熟了,但有些人即使到28岁也没有成熟。对于部分人来说,他(她)们已经成年了,想早些结婚,应该尊重其权利。

“降低结婚年龄,有助于一些打算及早结婚、生育的人群科学准备。”公共关系专家、专栏作家黄涛也对时代财经指出,我国西部某些区域、偏远山区、部分农村,青年人较早进入社会,20岁左右准备结婚生子,30岁左右已经生育二胎,整体婚育较早。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也认同在法理上法定结婚年龄所规定的是一种权利,但他也心存担忧:“如果法定结婚年龄降低为18岁,那么男性、女性在有足够心智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有权利选择自己结婚与否,但是此阶段是学业的重要时期,其个人也应进行充分考虑,慎重决定。”

上一篇:民政局婚姻登记流程步骤

下一篇:一对男女往上四代是同一个姥爷姥姥可结婚吗?

获取法律顾问解读

无忧婚律网·服务范围

无忧婚律网提供多元的婚姻法律服务,覆盖婚姻问题的方方面面
微信客服号
无忧婚律网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返回顶部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