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颜红
Just a slap?聊一聊印度反家暴电影《耳光》
原创 文刀 外宣微记 2020-10-13
1
5:54
图片
出品 | 外宣微记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印度反家暴题材影片《耳光》。
在公共场合被丈夫扇了一耳光,女主开始重新认识丈夫与婚姻。与电影中叫嚣“打老婆还需要理由吗”的印度底层男人不同,男主受过高等教育,眼界并不窄,也并非没有流露出悔意,但那份“悔意”更多地是担心影响自身形象。在一个女性习惯了接受不公的文化环境里,女主的不想轻易原谅不但令男主恼羞成怒,而且遭到旁人质疑:“不就是个耳光嘛!?”女主最后选择离婚,却激起了男主更大的愤怒。此处省略800字。
婚姻中的一记耳光,是否值得“小题大做”?这关乎婚姻中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也关乎更广泛的男女平等问题。
被众多网民嘲笑落后的印度能拍出《耳光》这样细腻深刻的电影,值得同样有“男尊女卑”文化包袱的中国学习。
在抖音上,诸如“老祖宗不给女人自由和权利是有道理的”这类恶臭评论并不少见,竟也能引得无数网民点赞。与“不就是个耳光嘛!?”一样,这样的声音都是大男子主义思维倾向对女性权利意识觉醒下意识的抵抗,流露出固有思维在新生事物面前本能的鄙视。
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中国使团”出访美英法等西方国家,随行官方翻译张德彝记录了出访见闻。在美国,张德彝对美国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的风尚甚是不屑,坚持认为女人就该足不出户,男女平等将终结婚姻幸福(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 would spell the end of connubial bliss)。(参见美国学者John Pomfret:The Beautiful Country and the Middle Kingdom: America and China, 1776 to the Present 《美国与中国:1776至今》)
这显然是“老祖宗”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作祟。张德彝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威权意识、尊卑有序思想浓厚,潜意识里会自动把“秩序”的价值位阶排在“平等”之上。美国社会倡导的男女平等令他感到不自在,不难理解。这是时代局限,今人不必苛求。可是,这样或那样的思想糟粕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就不能不令人感慨:改革开放才40多年,有些糟粕存在了千年之久,除旧布新说来容易做来难。
《耳光》女主本以为自己的婚姻是幸福的,本以为在婚姻关系中与丈夫是平等的,但一记耳光把她打醒了。男主的若无其事,婆婆的一句“别犟了”,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迫与羞辱。女主的“小题大做”,是权利意识的觉醒,希望丈夫以及众人明白:爱你,不代表给你打我的权利。
在任何一对关系中,弱势的一方基本没有太多谈论“权利”的空间,更多地是被强势一方施加各式各样的义务。当弱者主张权利,习惯了强者地位的一方会视其为挑衅,会不耐烦,乃至愤怒。
对中国人而言,“权利”二字并非自古有之,直到晚清才出现,是美国牧师丁韪良(W.A.P Martin)翻译西方国际法时创造的中文名词。
得知丁韪良创造了“rights”一词的中文对等词后,法国牧师M. Kleczkowski吼道:“那个让中国人洞悉欧洲国际法的家伙是谁呀?杀了他!他将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麻烦!”
让弱者懂得何为权利,并积极主张权利,会给强者带来无尽的麻烦。《耳光》女主不愿善罢甘休,给强势的丈夫带来无尽的麻烦,男主的愤怒与法国牧师的愤怒是一样的。女主的反抗,表面上是针对丈夫,而实际上已经在与整个文化对抗。
人们总习惯以原有的认知方式为基础去审视异样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这构成强大的文化阻力。“中国使团”抵达美国时,正值美国大选,共和党候选人是南北战争联邦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民主党候选人是纽约州长西摩。对男女平等感到不舒服的张德彝,目睹了美国大选中两党候选人的相互攻讦(mud-slinging),心生厌恶,认为这种政治攻讦将导致美国的解体(lead to the nation's unraveling)。15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并未解体,但特朗普与拜登的“mud-slinging”同样令不少国人嘲笑甚至反感,也有人看美国大选“党争乱象”得出与张德彝一样的结论。历史的相似之处总能引人遐想。
就到这儿,再写就跑题了。
戏说中外
两种爱国主义,缺一不可
图片
外宣微记 ∣戏说中外
图片图片
有用,有趣,有态度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英语阅读理解是你的长项吗?小伙伴们看过来!
21世纪英文报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休鸣逝水,鹤鸣云间——雅集清谈
雅清的空间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同步视频 张维为:世界进入"觉醒年代"
这就是中国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下一篇:离过三次婚的女人还能结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