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华
文\艾十九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大热,我看了电视剧又去看原著。《都挺好》讲述的是苏家的故事:苏家的顶梁柱––苏母去世,苏大强秒变坑娃神爹。一场场闹剧上演,苏家的三个儿女也随之开启了升级打怪之旅。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各种问题也都一一的凸显出来。
一、坑娃神爹––苏大强
苏大强的自由人生,是从丧妻开始的。丧妻成了苏大强生命的分水岭。用作者的话来说,苏大强之前的生活是存在感极低的。他出生在城市里,却没有一点儿城里人的优越感。因为在学校的图书馆上班不是教学的教师,所以从骨子里生出那点自卑,一直延续到他的婚姻生活当中。再加上年轻漂亮,性格又强势的苏母,他的婚姻悲剧开始了。
苏大强选择在他的婚姻生活中做隐形人。家中的重大决策,没有他参与的份。对于儿女的教育,他选择的依旧是一个隐形人的身份。
但他却在丧妻不久之后,充分的放飞了自我。他要大房子,要高档装修来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 他看书写诗,写文章,和保姆夕阳恋来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不管儿子的生活是否过得下去,他什么都不想,只想在自己剩余的人生里策马奔腾,和蔡根花共享人生繁华,不惜离家出走和跳桥自杀。
可惜的是,在电视剧的最后,苏得了老年痴呆。可喜的是,在他病着的日子里,他终于记起他是一个父亲。虽然我也在他反复念叨着给女儿买课本的时候哭成狗,但终究是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难道什么都不记得,就可以一笔勾销之前的种种吗?
我更喜欢原著的结局。老大在美国老二失踪,老三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苏大强一个人可怜巴巴的在只有七度的房间里,舍不得开空调,用微波炉加热食物过新年。
苏大强的理直气壮、泼皮无赖全部都留给了儿女。试想,他如果在之前的婚姻中,理直气壮的刷一些存在感,哪怕是在对儿女的教育方面,理直气壮地为女儿争取一些。或者是在小舅子的无理掠夺也耍一把泼皮无赖。或许他过的会是另一种日子。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出轨,不是平淡,不是没有爱,而是置身事外。我需要你帮把手的时候,你看不见。我需要你遮风挡雨的时候,你不知道躲在哪。就像是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
我觉得苏母不是一开始就强势的。她在最开始不过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小女孩儿罢了。是她强势的母亲用下跪磕头的方式逼她嫁给苏大强,逼迫她成为扶弟魔。苏大强的隐形人不作为,不但逼迫她成为一个职场上的女强人,而且更成为一个强势的母亲。应该给与丈夫的关注,她全部放在两个儿子的身上。小女儿在他们婚姻即将破裂之际到来,所以苏母有多在乎两个儿子,就有多忽略这个女儿。
二、愚孝老大––苏明哲
相对于个性鲜明的苏大强而言,苏家老大,苏明哲的形象有点脸谱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苏家的长子,我是大哥……”这个人在我眼里一点儿都不可爱,甚至是迂腐得可笑。如果说苏大强的花式坑娃还能让我当个段子看个笑话,那苏明哲的行为分分钟让我想按快进键。这样的男人太自以为是,太不尊重妻子了。
他居然在自己失业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答应父亲苏大强无理要求,私自做主,两室一厅换成三室一厅。甚至不惜压缩老婆女儿的生活成本。
不过他好在,在妻子吴非的影响下,懂得了变通,知道了经营。原著中,吴非接来自己的父母照顾宝宝。她开始打拼自己的事业,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让苏明哲很有危机感,同时重新激发出他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并且深刻地知道了爱是需要陪伴的。
好的爱情不是我养你,而是,我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好的婚姻不是强者扶持弱者,而是,我们并肩同行,共同成长 。
三、超级妈宝––苏明成
苏明成,典型的妈宝男。苏母是他的主心骨,他在大哥去美留学,妹妹在外求学的日子,陪在父母身边。他给母亲的陪伴最多,母亲回馈给他的关爱也最多。不但结婚给他买房子,讨好漂亮的儿媳妇儿,还时常接济他。以至于在母亲去世之后,苏明成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心理断奶。
他投资失败,他动手打人,他失业,他离婚。他觉得失去母亲之后,他的世界轰然倒塌。他迷茫,他憎恨,不知所措。
而他那个看上去娇滴滴的媳妇朱丽,却比他成熟的多。朱丽为自己的无心啃老感到自责,并且一再强调还苏大强钱是最重要的事。苏明成卖车投资失败之后,朱丽也是第一时间选择加班工作。
好的伴侣是,不做父母的提线木偶,好的伴侣应该有主见、有担当,我可以陪你看细水长流,也可以护你一世周全 。
四、拼命三娘––苏明玉
从小就不被关爱的苏明玉,多多少少的有点逃避型人格。她拒绝别人的热络,对谁都是一份同样的疏离。她的生活在石天冬出现之前,只有工作。不然怎么连受伤住院,都只是助理陪床。
学生时代的她,要拼命做兼职,为了学费和生活费。工作之后她拼命工作,是为了回馈老蒙的知遇之恩。
她杀伐决断,却也时常觉得自己是个怪物,性格畸形。她总是想逃离苏家,却总是在苏家有事的时候挺身而出。
她讨厌苏大强,她像她母亲一样训斥苏大强,却也像哄孩子一样哄苏大强。在原著里,她称呼苏明成为“我二嫂的老公”,却为了苏明成约见周经理。
电视剧热播后,有人说,成年人最后的底气是有钱。苏明玉有钱做这些事。我却觉得,不是钱的问题,是她做什么事情都拎得清。父母的疏离,教育资源的失衡,让苏明玉从小就知道,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学习,只有上大学才能有自己的出路。她还在该工作的时候拼命工作,金钱和地位都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她该感恩的时候感恩,集团内部争斗,恩师老蒙生死不明,她最关心老蒙的生死,她始终站在老蒙这边。大嫂吴非带着孩子为了苏家的房子忙活,也是她送上合适的礼物和安慰。
她知道自己是谁,做领导的时候知道怎么对下属;做儿女的时候,知道怎么对“坑娃的爹”;做亲戚的时候,知道怎么进退,帮理不帮人;投入一份感情的时候,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找什么样的伴侣。
石天冬懂她,什么事都站她这边,在她不愿意的时候,他愿意为她挡在苏家人前面。他不和她讲“毕竟是一家人”,他知道她的脆弱和坚强。
好的爱情是,在你呵护的目光中,开心地做自己。
五、婚姻里的经营和修行
有人说婚姻需要经营。有人说,婚姻是一场修行。讲经营的人讲的是筹划和管理,婚姻生活如同企业运转,让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从而使婚姻正常运转。讲修行的人是主动对自身施加一系列的约束,让自己越来越好,从而带动伴侣越来越好。
那么,好的婚姻,真的可以经营吗?
经营这个词是商业用语,指的是通过一定的谋划、规划、管理等手段达到一定合理的运作状态。与之相反的说法是,家不是讲理的地方。那么婚姻中规划和管理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应该是两个人的三观,生活目标和奋斗目标。这里的“经营”更侧重的应该是两个人一起经历,经历生老病死、贫穷富贵、这样那样的人生起伏。而不是“权利”的争夺。婚姻生活不是你强我弱,强者管理弱者,因为婚姻生活不可能简单的划分为你是甲方,我是乙方。一纸婚约不相当于一纸合同。
我觉得既然两个人已经进入婚姻了,那就达成了相互在一起生活的意愿,不管是出于苏大强和苏母式的无奈还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在最初的甜蜜过后,婚姻更多的是平淡,是柴米油盐。激情消退,磨合开始。这个时候在婚姻中,拥有一样的底线和原则夫妻,磨合期会轻松一些。这里的磨合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苏母在婚姻中,更像是一个大权在握的企业领导,而且苏母掌权的日子,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创业初期。一家五口人需要吃饭,三个孩子需要上学、成家、立业。苏大强这个合伙人,弱到只能贡献并不多的工资,也就是只能提供很少一部分的企业运转资金。于是苏母只能大包大揽,强势的安排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安排。老大可以去美国读大学,老二结婚可以卖大房子换小房子。
咋一看,苏母或许还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她自己从农村的医务室做到大城市医院的护士长,大儿子读了美国的大学,还留在了美国娶妻生子。二儿子也大学毕业,工作不错,还娶了一个能干又漂亮的媳妇。小女儿虽然没怎么管过,但也同样是个成功人士。苏母不仅自己家生活的风生水起,还同样帮扶着自己的弟弟。弟弟一家不但进了城,而且还有了城市的户口。
可是,她的婚姻幸福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她的方向和方式都不对。一样的三观,一样的生活目标和奋斗目标,能让两个人的脚步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样的日子“有奔头”。苏家的“奔头”从来都只是苏母一个人的“奔头”。她没问过苏大强这个合伙人的感受,也没问过资源分配极度不平衡下苏明玉的感受。
如果说婚姻真的可以经营,那么,也应该是两个人共同经营。婚姻不是压制,不是强者指挥弱者。
人不管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关注自身的自我成长。这个自我成长放在婚姻里,我觉得就应该是“修行”。
苏母从乡下卫生所到城里大医院的护士再到护士长,就是她的成长。苏大强却安分守己,在图书管理员的位置上熬到退休。不是说成长一定是职位上的,可是苏大强守着图书馆,看着书,格局眼界气度没有一点变化。他对婚姻既不经营也不修行。
苏明成这个人物,在苏家这三个男人里,变化最大。他是一个失败者,他啃老、投资失败、婚姻失败,但也在最低谷的时候觉醒。他要断奶,要站起来,要强大。所以开启“修行”模式的他,也显得可爱起来。
苏家这几个人热热闹闹地让我们体验了一把,让我们跟着生气、跟着揪心、跟着恨铁不成钢、跟着怒其不争。
合上书,关了电视,关于婚姻,修行讲的是我自身,我的内部。经营是我,并且带着你。 所以我觉得好的婚姻是,一边修行一边经营,是我们手牵手,肩并肩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