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蕾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数据显示:“晚婚”现象明显,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自2003年起,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每年,有多少中国人登记结婚?年轻人为什么晚结婚了?数据告诉你↓↓转给身边的青年参考!
结婚率逐年走低离婚率却在攀升 社会包容度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选择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中国传统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
1.7万对,同比下降
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
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
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原因。
结,还是不结?民政部的统计显示,这一数据在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
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其中结婚率最低的5个省市分别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东,其结婚率分别为:0.45%、0.61%、0.61%、0.62%、0.63%。相比之下,结婚率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为贵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结婚率均在0.91%以上,而这些地区人均GDP都相对较低。结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反的走向。
结婚率走低,年轻人怎么想?
在北京从事审计工作的于贤表示,大城市节奏快,竞争激烈,“审计行业加班出差是常态,没有时间约会,也没有时间相亲”,恋爱都顾不上谈,怎么可能结婚?这反映了不少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面临的窘境。即使是有稳定恋情的年轻人,其中不少也表示不敢轻易“谈婚论嫁”。上海白领徐珊直言,“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结婚后又必然会考虑生子和育儿的支出”,从个人到家庭的转变并非易事。
经济发达地区房价相对高昂,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年轻人步入婚姻的步伐。于贤直言:“没有房子,丈母娘肯定不愿意,住在合租房里也有诸多不便。但是像北京这样的高房价,35岁前难以买得起。”
此外,很多都市适婚青年表示“宁缺毋滥”,不着急结婚。在南京工作的陆子夫,有房有车有时间,但他仍表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还是要找到三观一致,能进行深层次沟通的人,年龄不是决定性因素”。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代际间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社会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有分析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婚率仍可能持续走低。
城市化进程是推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表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看出生率——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
1.06‰下降到1997年的
1
6.75‰,之后出生率仍在持续走低。翟振武进一步说明:“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是如今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这一变化既在意料之中,也与之前的预估相符。”
看结婚年龄——婚龄推迟成为当前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江苏省发布的婚姻大数据显示,近5年来,江苏人平均结婚年龄每年大约增长1岁。上海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市女性平均结婚年龄2
6.51岁,到了2014年达到2
8.14岁。这一变化在王洁的意料之中,在北京读博的她说:“班里的同学都二十七八岁了,除了两个工作后重回学校读书的同学,毕业前大家都没有结婚的打算。”
翟振武分析,现在我国成年人口近一半会接受高等教育,进入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相应的年轻人独立、工作和成家的年龄也会推后。早些年,年轻人到了二十三四岁,很多就结婚了。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可能本科毕业就已经23岁了,结婚的年龄必然会不断推后。相当一部分适婚年龄的人并没有结婚,也使得结婚人数偏低。
分析人士表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年轻人的婚姻选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高了生活成本,加剧了市场竞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结婚率反倒走低,这在全球都是一种趋势。
鼓励婚育应受重视
面对逐年下降的结婚人数,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应多尊重多元化、个性化的个人选择,予以年轻人更多选择空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石智雷认为,地区经济条件越好,对单身和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越宽容,“发展水平越高,社会越多元化。不结婚、单身或者离婚,都是个人选择。”
陆杰华认为,“80后”“90后”跟“60后”“70后”明显不同。“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外面社会的变化,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对他们而言,结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经历,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他认为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改变,人们应当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应对推迟结婚、事实婚姻、不婚等给予更多宽容。
然而,相比5年前,结婚人数下降12
6.5万,这一变化仍值得政府层面关注。陆杰华说,在我国,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西方国家常见的未婚生育和事实婚姻等,在我国尚未得到承认。因此,结婚率降低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最终影响未来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
3.26%,较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凸显我国老龄化加速的现状。结婚率和出生率的走低势必进一步加深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专家建议,针对二者的紧密联系,国家应当重视该问题,认真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比如,可以适当延长婚假、产假,倡导人们平衡家庭和工作,从而促进结婚生育。此外,政府也应推出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财政政策,降低家庭的税务负担;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难以在年轻时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因此稳定房价、为大家庭提供廉租房等措施将能缓解部分压力。
据中国新闻网2016年7月12日报道,11日,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
4.1万对,粗离婚率为
2.8‰。中新网记者统计,相比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13年来,粗离婚率逐年攀升。
去年中国38
4.1万对夫妇离婚 离婚率逐年走高
日前,民政部印发《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22
4.7万对,比上年下降
6.3%。2015年25-29岁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多,占3
9.4%,比上年增加
1.4个百分点。
2015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
4.1万对,比上年增长
5.6%,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
1
4.9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
9.3万对。粗离婚率为
2.8‰,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
据媒体报道,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仅有0.90‰,2003年达到
1.05‰,到2010年突破2‰。当前数据显示,2015年粗离婚率为
2.8‰,这也是2002年的3倍多。
何谓粗离婚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从统计的角度讲,这里的“粗离婚率”是一般指一定时期内,离婚的次数或离婚的对数除以总人口数。之所以称作粗离婚率,是因为在计算离婚率时,严格意义上分母应该是已婚人数而非总人口数,但由于统计总已婚人数较难,故采用总人口数。
家庭纠纷案件保持高位运行 离婚官司占多数
无论统计口径如何,近年来,中国离婚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偏高的离婚率也体现在数量众多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上。
根据最高法此前发布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始终保持高位运行,2013年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法院审结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近400万件,且逐渐呈现出案件增幅快、适用法律难、审理难度大的特点。
其中,离婚案件也保持高位运行。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杜万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14年全年婚姻家庭类案件大约是160万件,其中,离婚案件为120多万件。
具体来看,以北京为例,据媒体报道,北京法院2014年受理一审家事案件38619件,其中离婚案件约占全部家事案件的一半左右。
近期,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公布的离婚数据也佐证了中国社会偏高的离婚率。根据山东省民政厅日前发布的《2015年山东省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民政部门登记离婚
1
8.5万对,比2014年增长
2.2%,粗离婚率为
3.8‰,比2014年增加0.1个千分点,自2007年以来人数最多。
为何越来越多的婚姻走向破裂?
谈及中国离婚率增快的原因,翟振武表示,一方面与原来整体离婚率水平比较低有关,此前的离婚率一直处在低位,因此只要一增长便表现得格外明显;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以及舆论环境、社会观念变化有关。
翟振武分析,在2002年时,中国的粗离婚率不到千分之
一,横向上看,发达国家的离婚率大都处在千分之四或
五,相较来看,中国离婚率比较低。
“以前,婚姻赖以维系的环境比较稳定,婚姻也相对稳定。”翟振武表示,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变化较大,各类社会环境也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婚姻赖以稳定的条件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诸如个人经济地位可能迅速出现变化,社会面也发生变化,加之当前人口流动率越来越高,婚姻在这些变量中,就比较不稳定。
上一篇:女生满18周岁可以领结婚证吗?
下一篇:离婚时一周岁的孩子归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