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在条件的可以等一段时间再说,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现在就给他说,说明两人感情不好,在一起也是痛苦。相信孩子会理解的。
邬美清
父母间的婚变直接的影响人就是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父亲与母亲就是孩子的两个世界,当父母要分离时孩子的心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虽然有的孩子表面会表示很刚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其实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伤害的深,造成的影响也会深远。
如果父母真的走到这一步,那就一定要考虑到孩子。既要让孩子正确面对事实,同时也要将伤害降到最低。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表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1、面对0-4岁的幼儿,可以淡化处理。
4岁前的孩子对双亲的需求有所偏颇,所以可以淡化处理。
此时孩子主要是对母亲的依恋占主导,此时母爱对孩子来说特别的重要,父亲的缺失影响并不很大。所以此时可以淡化父母分离的事情,少提及此事。
同时也可以让亲友中的男性多接触孩子,可以弥补一些孩子此时成长时所缺失的父爱。以免孩子以后产生“父爱饥渴症”。
若是缺失母亲,可以让孩子多与女性亲友接触以满足孩子的依恋感的发展。
2、面对4-8岁的孩子,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
父母的分离,都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怨恨。此时,孩子的语言发育已经比较成熟,
4、5岁正好迎来孩子的求知欲敏感期,被称为“十万个为什么”。他们会经常性的去问有关另一方的情况。
母亲及照料人不要将对另一方的怨恨情绪带给孩子,当孩子有所问及时,要给予积极正面的回答。也许你也不愿意,但为了孩子也要将对方正面的形象展示给孩子。目的是树立孩子对男性或女性的整体认知,对父爱或母爱渴望时可以通过一些想象来安慰自己的心灵。孩子也会将这个形象锁定为自己未来的伴侣,和未来他们要成为的形象。
若是总在孩子追问时说一些破坏性的消极形象,会让孩子陷入混乱,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3、面对小学生的孩子,要正确告知部分事实。
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对另一方的爱有所要求,也会因看到别人有父亲或母亲陪在身边便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绪。
这时孩子可能不会追问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但会与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生闷气,心里也会用无形的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很多老师都会说,单亲的孩子很叛逆难管,其实这是他们的心理失衡所造成的,叛逆只是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外化表现。
所以此时,一定要主动的与孩子谈自己的感情经历与部分离婚原因,取得孩子的谅解。同时要听听孩子的心声,尽量去满足他们心中的愿望。有的可能想见见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有的可能想与他们生活一段时间,如果可能可以尽量来满足。根据离婚时间长短,孩子内心对另一方爱的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
4、面对初中阶段的孩子,坦然告知。
初中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婚事件能够给予理解。甚至有很多孩子看着自己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不幸福还会主动劝他们离婚。时代不同了,孩子都成熟的早了。
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坦然相告最明智,孩子也有分辩能力。但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亲情绑架,经济绑架,威胁孩子选择跟哪一方。这会让孩子厌恶双方。只需要让孩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尽量去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孩子的成长需要幸福的环境,和谐的关系。所以,父母的分离都要尽量来保持孩子内心成长环境的平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