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人口问题,专家提出[三孩家庭房价五折、启动同居法立法研究]等建议,有哪些建议值得关注?

王

中国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也可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衰落的原因可能有几个:
1。育龄妇女减少: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人口增长缓慢,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人口基数必然下降。据统计,目前,22岁至35岁的女性是生育主力军。2020年,这个生育高峰年龄对应的是1985年至1998年出生的女性。未来十年,22岁至35岁生育高峰年龄的女性数量将大幅下降30%以上,这也从近年来结婚数量的快速减少和一孩数量的持续下降中得到证实。
2.养孩子成本太高:独生子女,掌上明珠,互相攀比,不想落后,喝奶粉比品牌,上学等等,各种期待孩子成功的心理,抬高了教育成本,幼儿园教育,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的价格都不便宜。
3.房价太高,承受不起。不仅城市房价高,就连农村也不愿意多生孩子。他们觉得一个男生就够了,再多一套房子就不堪忍受了。所以,要不要孩子,房价只是一个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都会算一笔经济账。
4.工作压力:也是家庭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之
一。女性工作负担重,和男性一样,肩负着工作、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对生育孩子望而却步。
5.实行计划生育的后果,由于人口的减少,突出体现在生育年龄的大幅度降低,导致生育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并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的结论恰恰相反。在生育率较低的地区,人均GDP的长期增长率更低。换句话说,人口相对减少,但人均GDP更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资源减少都会影响经济发展。还是那句话,只有一个人才能拥有一切。所以,鼓励生育可能迫在眉睫!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想和伴侣独处几年,这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孩子拖累。

很多年轻人都有压力,比如房贷压力,父母养老压力。所以在经济条件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他们不愿意轻易生孩子。

邬美清

邬美清

针对我国人口问题,专家提出「三孩家庭房价五折、启动同居法立法研究」等建议,有哪些建议值得关注?

碧翰烽/文

由梁建章、任泽平联合多位学术专家设立的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我国初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238
5.96万人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20年下降到122
8.6万人,比2013年下降4
8.5%。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
6.93万对,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
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

因此,有专家、舆论都在热议,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这样下去,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过去的少生,到今天要多生。这时间的转换,看起来并不长,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如何解决?有什么可行的办法与路径?恐怕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努力。

不过,梁建章、任泽平等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出了七大建议以改善婚育状况: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放宽收养和送养条件;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启动中国《同居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等措施。

其实,无论是过去的计划生育倡导少生,还是今天鼓励三孩的多生,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真正愿意生孩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有钱人,即使是罚多少款,也要坚持生;还有一类是穷人,尤其是重男轻女,或者信奉多子多福的穷人。

处于这两类人群中间的中等收入阶层,往往考虑得比较现实,要么是从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着眼,要么是考虑自身的生活质量及育儿能力。所以,当年的少生是一种务实选择,今天也不会多生,何尝又不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仔细来审视人口问题,还得要更多遵循自然,多多考虑人性的着力点。首先,经济承受能力当然是主要因素。买不起房、读不起书、看不起病,这更多是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不可能只是一种温饱的生活。但这样的经济因素也不是普遍的,比如对于穷人的多生,就无法解释,因为在有的穷人来看,或许人口就是一种财富,而并非包袱。

其次,人口生育率下降应该是一种趋势,从费孝通的《生育制度》来看,生育对于个人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损己利人的事情,新生命的产生没有不靠母体的消耗与亏损。而育儿的付出与精力,远不只是经济负担那么简单。

因此,人的观念的变化,或许才是难度。但是,我以为,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对于人的认识,应该要从劳动力向人才方面迈进,就是更多提高人口的价值。

在这方面,教育、科技、就业、创业是大有空间可为的。至少就目前的人口素质来看,还有很大的空间。尽管每年有庞大的大学生面临就业,但是如何建立一个高素质人力资源流动、发展的社会,尚有很大差距。

至于专家提出的鼓励生育方面的建议,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却可能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利益格局。比如生三孩买房打折的问题,可能更加倾斜和有利于有钱人,相反造成了阶层的固化。还有同居法等建议,也可能对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带来挑战,比如有无可能威胁婚姻家庭的完整与稳定,从而引发新的社会不和谐问题。

上一篇:民法典婚后买车写谁的名字是不是都一样

下一篇:你好,我2004年离婚了,现在我想结婚了,可是那时离婚我不在场,现在想结婚了还要什么证件啊,

获取法律顾问解读

芜湖站无忧婚律网·服务范围

无忧婚律网提供多元的婚姻法律服务,覆盖婚姻问题的方方面面
微信客服号
无忧婚律网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返回顶部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